最新消息
- 2025-08-22
寫給正在煩惱小宅裝潢的你:
還記得第一次拿到新家鑰匙時的興奮嗎?推開門的那一瞬間,心中滿懷期待…卻發現空間比想像中小得多。別擔心,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困擾。德科隆設計團隊15年來,已經幫助超過300個高雄家庭,讓小宅展現大格局的魅力。
💡 設計師真心話:空間放大不是魔術,而是一套科學化的設計邏輯。
🔍 三大空間被壓縮真相
❌ 動線思維錯誤
大部分人裝潢時,總是想著「這裡要放什麼、那裡要做什麼」,卻忘了最重要的問題:人要怎麼在這個空間裡生活?
❌ 收納邏輯迷思
很多人有個迷思:收納櫃越多越好。但實際上,櫃子做太多,反而會讓空間被切割得支離破碎。
❌ 採光配色失策
深咖啡色的地板、深灰色的沙發、深色的窗簾…整個空間像被一層陰影罩住,當然會覺得壓迫。
💭 為什麼明明18坪,住起來卻像12坪?
週日下午,高雄三民區的陳太太坐在新家沙發上,望著眼前的客廳,心情有些複雜。
「明明不算小啊,怎麼感覺這麼擠?」她喃喃自語。客廳、餐廳、廚房,該有的都有,但就是有種說不出的壓迫感。走到哪裡都覺得卡卡的,轉個身就撞到桌角,想拿個東西還要挪動椅子…
設計師的空間放大秘訣:從「人」開始思考
第一步:讓空氣和光線自由流動
上個月,我們接到鳳山林先生的案子。15坪的老公寓,一家三口住得很辛苦。太太每天在廚房做飯時,總覺得像在密閉的小盒子裡,5歲的女兒想在客廳玩耍,卻常常撞到家具。
結果很神奇
當我們拆掉客廳和餐廳之間的隔間牆後,整個空間瞬間「呼吸」起來。光線可以從客廳的大窗戶一路延伸到餐廳,空氣也能自由流通。15坪的空間,硬是有了25坪的開闊感。
林太太後來跟我們說:「現在做飯的時候,可以看到女兒在客廳玩,感覺真的很棒。而且朋友來家裡都說,你們家看起來好大!」
第二步:收納要整合,不要分割
我們有個客戶,苓雅區的張先生,原本的設計師在他家做了滿滿的櫃子:玄關鞋櫃、客廳電視櫃、餐廳收納櫃、走道書櫃…結果18坪的家,視覺上只剩10坪。
我們的做法完全不同
把收納功能整合在一起,讓櫃體消失在空間裡。比如玄關的「超級整合櫃」,下面放鞋子,中間掛外套和包包,上面收納換季用品,側邊還能遮蔽電錶箱。一個櫃子解決五個問題,但看起來就像一面乾淨的牆。
關鍵在於:讓收納為空間服務,而不是讓空間為收納妥協。
第三步:用顏色和光線創造錯覺
色彩是空間魔術師最重要的道具。用對了,15坪可以感覺像25坪;用錯了,30坪也會顯得擁擠。
我們建議陳太太的改造方案:
- 地板改為淺木色
- 牆面刷成溫暖的米白色
- 沙發選擇淺灰色
- 加強照明:崁燈+間接照明
效果立竿見影
同樣的18坪,改造後的明亮感讓空間瞬間放大。陳太太興奮地說:「感覺像住進了全新的房子!」
第四步:天花板設計 – 被遺忘的「第五面牆」
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關鍵:天花板其實是小坪數放大的秘密武器。上個月我們接到一個案例,屏東的楊先生家只有14坪,層高卻有3.2米。原本的天花板是傳統的平釘天花,把空間壓得死死的。
我們的天花板改造策略:
- 客廳區域:保持原始高度,只在周邊做一圈間接燈槽
- 餐廳區域:稍微降低,隱藏冷氣管線和抽油煙機管道
- 臥室:用輕鋼架天花板,內藏收納空間
- 收納天花板:玄關和走道上方,專門放置行李箱、換季棉被
楊太太後來跟我們說:「現在朋友來都說天花板好有層次感,而且那些平常用不到的東西終於有地方放了!」
真實案例:高雄家庭的小宅奇蹟
💝 王小姐的18坪新婚宅:從擁擠到寬敞的蛻變
背景故事:
王小姐和先生是高雄在地的年輕夫妻,去年在鳳山買了人生第一間房。18坪的新成屋,原本想說應該夠住了,結果搬進去後發現「客廳放了沙發和茶几後,走路都要側身。而且我先生需要在家工作,但根本沒有地方放書桌。」
我們的解決方案:
- 把原本的三房格局,改成兩房加一個開放式多功能區
- 次臥的隔間牆拆掉一半,變成半開放的書房區域
- 客廳的茶几選用可升降設計,平時是茶几,需要時就變成工作桌
- 電視牆做成整面的收納牆,但用隱藏式設計
成果:「朋友來我們家都不敢相信這麼小,住起來比娘家的25坪還舒服!」現在的王小姐家,客廳寬敞到可以在地上做瑜珈,先生的工作區域也很舒適。
👨👩👧 李家的15坪挑戰:一家三口的幸福空間
更大的挑戰:
如果說18坪住兩個人算舒適,那麼15坪住一家三口就真的是挑戰了。李先生、李太太和5歲的小女兒,原本住在左營的老公寓,「女兒沒有地方玩,她的玩具散落在每個角落。而且我的衣服多,但衣櫃根本不夠放。」
設計策略:垂直思考
- 客廳的地板下方做成收納空間,上方鋪設木地板
- 主臥的衣櫃做到天花板,內部用系統化收納
- 小朋友的房間用上下舖概念,下方是書桌和遊戲區
- 牆面做滿收納櫃,玩具和書本都有專屬的家
意外的收穫:這樣的設計不只解決了空間問題,還意外地讓家人關係更緊密。「現在女兒都在客廳玩,我們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陪她,感覺真的很溫馨。」李先生滿意地說。
小坪數裝潢最容易犯的5個錯誤
❌ 錯誤一:被美圖綁架,忽略實際需求
真實故事:
去年有個客戶,看到IG上一張北歐風客廳的照片,堅持要一模一樣的設計。純白色的家具、大理石茶几、深色的木地板…結果住進去一個月後就後悔了。純白色的沙發每週都要清洗,大理石茶几又重又冰冷,照片裡的客廳是30坪,她家只有15坪。
避免方法:美圖可以參考風格和色調,但家具尺寸要重新計算;優先考慮家庭成員的使用習慣;選擇好維護的材質。
❌ 錯誤二:為了收納犧牲了生活品質
案例分享:有個客戶的家,櫃子從地板做到天花板,四面牆都是櫃子。收納空間確實很多,但住起來像倉庫。每天回家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壓迫,完全沒有放鬆的感覺。
平衡原則:收納櫃體不超過牆面的60%;選擇隱藏式收納;重質不重量:一個整合性強的櫃子勝過三個分散的小櫃子。
- 2025-08-22
根據內政部統計,台灣每年約有8萬戶新成屋交屋,但超過70%的屋主在裝潢過程中遇到預算超支、工期延誤等問題。本文由擁有15年經驗的資深室內設計師整理,帶你用6大步驟順利完成新家裝潢。
為什麼要懂新成屋裝潢流程?搞懂再找設計師差很大!
買了新房卻不知從哪裡開始裝潢,是多數屋主的共同焦慮。你也曾有這些煩惱嗎?
- 設計師開口就說名詞聽不懂?
- 不知道什麼階段該進場監工?
- 拖延工期、預算爆表、細節踩雷?
💡 專業提醒
了解室內設計流程不只能避免被騙,更能在與設計師溝通時更有效率,節省至少30%的溝通成本。
新成屋裝潢6大階段詳解:從規劃到入住完整時程
新成屋裝潢就像一場長跑,需要清楚的路線圖。以下我將室內設計流程的六大階段完整拆解,帶你一步一步看懂,如何從空屋走到夢想中的家。
1️⃣ 空屋現勘與需求確認(第1-2週)
這是新成屋裝潢旅程的第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起點。設計師會到現場丈量空間,確認牆面、樑柱、水電配置,並同時與你深入對話:家裡成員有哪些?是否需要工作室?孩子需要遊戲空間嗎?
現勘重點檢查清單:
- □ 樑柱結構與承重牆確認
- □ 水電管線配置檢查
- □ 採光通風條件評估
- □ 既有設備狀況記錄
- □ 社區管委會施工規範了解
小提醒|進門前先準備好「需求清單」,包括生活習慣與未來規劃,能讓設計師更快抓到重點。
2️⃣ 初步風格與空間規劃(第2-3週)
在了解需求後,設計師會依據你的生活型態與喜好提出風格建議。北歐的自然感、侘寂的留白、奶油風的溫潤圓潤……這一步就是幫家「定調」。
讀者疑問|「如果我什麼風格都喜歡怎麼辦?」
→ 設計師通常會從你的日常習慣下手,幫你找到最合適的主軸,再加入些許混搭元素。
3️⃣ 平面配置圖與 3D 提案(第4-5週)
有了方向,設計師會繪製平面配置圖,並用 3D 模擬把未來家的樣子呈現給你看。這個階段是避免「想像落差」的關鍵。
小提醒|看 3D 圖時,不只要看「美不美」,更要想:「這裡走起來順不順?收納夠不夠?」
4️⃣ 預算討論與工程報價(第5-6週)
新成屋裝潢最常見的爭議就是「預算超支」。因此在報價階段,一定要要求「項目分明 × 費用分層」。例如:泥作多少?木作多少?油漆多少?細項愈清楚,後續愈不容易產生爭執。
預算分配建議比例:
- 基礎工程(水電、泥作):30-40%
- 木作櫃體:25-30%
- 油漆與美化:10-15%
- 家具家電:20-25%
- 預備金:10%
5️⃣ 開工與階段驗收(第7-14週)
進入實際施工階段,新成屋裝潢工程通常依序進行:水電 → 泥作 → 木作 → 油漆 → 清潔收尾。每一階段都像拼圖,必須精準到位。
各階段驗收重點:
水電階段(1-2週)
- □ 配電箱標示清楚
- □ 插座高度位置確認
- □ 弱電配線(網路、電視)測試
泥作階段(2-3週)
- □ 地磚平整度檢查
- □ 防水測試確實執行
- □ 牆面垂直度確認
木作階段(3-4週)
- □ 櫃體開關順暢度
- □ 收邊細緻度檢查
- □ 五金配件安裝確認
6️⃣ 家具家電配置與入住(第15-16週)
當硬裝完成後,最後一步就是「軟裝」:家具、燈飾、窗簾、家電。這是讓空間有靈魂的關鍵一哩路。
讀者疑問|「軟裝可以之後慢慢添購嗎?」
→ 可以,但建議至少先規劃主家具(沙發、床、餐桌),再依需求逐步補齊,避免風格過於零散。
💡 看到這裡覺得實用嗎?
我們提供新成屋裝潢免費諮詢服務,專業設計師將根據你的需求與預算,提供客製化建議。
新成屋裝修3大地雷:90%屋主都踩過的陷阱
根據我們服務500個家庭的經驗,以下是最常見的新成屋裝潢錯誤:
❌ 地雷一:沒有時程觀念 → 拖延交屋
常見狀況:以為裝潢「差不多就好」,沒有明確時程規劃
真實案例:王太太的新成屋原定3個月完工,結果拖了半年才入住,多付了6個月房租
✔️ 解決對策:與設計師共同制定「裝潢甘特圖」,寫入合約備註交付時程,並設定延遲罰則
❌ 地雷二:找錯人:貪便宜選統包
常見狀況:以為統包比較便宜,結果沒有設計圖就開工
真實案例:李先生找統包省了5萬設計費,最後因為沒有圖面產生糾紛,返工花了15萬
✔️ 解決對策:統包 ≠ 設計,需明確定義「是否含設計」與圖面產出內容,並要求提供作品集
❌ 地雷三:沒說清楚預算 → 雙方預期不同
常見狀況:不好意思談錢,結果設計師提案超出預算範圍
真實案例:張小姐預算80萬,設計師報價120萬,溝通成本浪費了1個月
✔️ 解決對策:請在初期就明確說出「可接受範圍」與「不能超過的上限」,並要求分階段報價
💬 屋主真實分享
林小姐|新北三重|35坪新成屋
「原本很擔心第一次裝潢會踩雷,但跟著這個流程走真的很順利!設計師在每個階段都會詳細說明,最後準時完工還省了10萬預算。」
張先生|台中南屯|28坪新成屋
「最感謝的是有完整的監工檢查清單,讓我們在驗收時發現了幾個小問題,都及時處理好了。現在住了一年多,完全沒有任何問題。」
新成屋裝潢常見問題 FAQ
Q:新成屋裝潢需要多久時間?
A:通常約 8~12 週,視工項與木作複雜度而定。毛胚屋需要額外增加2-4週的基礎工程時間。
Q:毛胚屋與標準交屋差在哪?
A:毛胚屋需自行施作水電配線、地磚、油漆等基礎工程,費用與工期皆會增加約30-50%。標準交屋已有基本裝修,主要是風格美化。
- 2025-08-22
面對日新月異的生活節奏與空間使用習慣,現代人對「家」的定義早已不再只是遮風避雨的地方。2025年,室內設計的主軸不再一味追求奢華堆疊,而是更強調「美學×實用×生活態度」的三位一體概念。無論你是正在尋找專業的室內設計團隊,還是想要了解最新的裝修風格趨勢,德科隆室內設計觀察到,現代居家空間的規劃已經從單純的美觀需求,轉向更深層的生活品質提升。
在這股設計革新浪潮中,三大風格正快速崛起—侘寂風的靜謐自然、奶油風的溫暖柔和,以及侘奢風的低調奢華。這些風格不僅反映了現代人對居住品質的重新定義,更體現了我們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,對於「家」這個避風港的深層渴望。
侘寂風:在不完美中尋找生活真諦
當城市的喧囂讓人疲憊不堪時,源於日本文化的侘寂風(Wabi-Sabi)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回歸本質的機會。這種美學不追求完美無瑕,反而欣賞手作痕跡、素材的不對稱與時間留下的自然印記。侘寂風教導我們,真正的美往往隱藏在歲月的痕跡中,就如同一件老舊的陶器,越是斑駁,越顯珍貴。
在室內設計的實際運用上,侘寂風常以原木、天然石材與手工陶瓷為主要材質,搭配淺灰、米白與泥土色等低飽和色調。這些元素共同營造出如靜止時光般的空間氛圍,讓居住者能在其中真正放慢腳步,感受生活的每一個細節。
空間配置方面,侘寂風特別重視「留白」的藝術。客廳可選擇線條樸實的原木茶几,搭配表面粗糙的陶器裝飾,讓每件物品都有自己的呼吸空間。臥室則以棉麻寢具配襯天然色系壁面,創造出能夠真正放鬆身心的療癒環境。這樣的設計哲學特別適合那些在忙碌生活中渴望寧靜時刻的現代人。
奶油風:溫柔包圍的療癒空間
如果說侘寂風是內省的哲思,那麼近年來快速崛起的「奶油風」(Cream Style)則是外顯的溫暖擁抱。這種風格以米白、奶油、象牙色等柔和色調為主軸,搭配溫潤的光線與軟質材質,營造出令人安心的居住氛圍。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,人們對於「家」作為安全港的需求更加強烈,奶油風正好滿足了這種對穩定感與舒適感的渴望。
奶油風的魅力在於它的包容性和適應性。無論是親子家庭需要的溫馨感,還是單身族群追求的精緻生活,這種風格都能巧妙地融入不同的生活場景。在實際設計中,客廳可選用觸感柔軟的布藝沙發,配上自然光透過的紗簾,再加上圓潤無稜角的家具線條,整體視覺呈現出和諧統一的柔美感受。
廚房與餐廳空間則可運用白色或奶油色系櫥櫃,搭配玻璃花瓶或黃銅吊燈的點綴,在實用性之外增添精緻的生活質感。臥室部分更是奶油風發揮的絕佳舞台,透過多層次織品的堆疊—毛毯、枕頭、床罩的巧妙組合—打造出既輕盈又溫馨的私人天地。
侘奢風:極簡美學的精緻昇華
當簡約遇上奢華,侘奢風(Wabi-Lux)應運而生。這種風格巧妙地結合了侘寂的自然質感與現代的精工細作,創造出一種內斂而深邃的空間美學。侘奢風不追求張揚的奢華,而是透過材質的精選、工藝的考究,以及配色的克制,展現出一種靜謐中的極致品味。
侘奢風的精髓在於「少而精」的設計理念。一張紋理粗曠的實木桌面,若搭配精心設計的金屬椅腳與訂製燈具,就能呈現出層次豐富的視覺效果。這種風格的美不在於單一元素的奢華,而在於整體搭配的和諧與細節的講究。
在空間運用上,侘奢風保留了侘寂風對自然材質的偏愛,同時融入了現代設計的精緻元素。客廳可保留原木與石材的天然質感,再以具有設計感的金屬框畫作或雕塑作品提升空間層次。臥室則選用高級亞麻床品與訂製家具,營造出如同精品飯店般的舒適質感。這樣的設計風格特別受到追求生活品質的都市菁英青睞。
風格選擇的智慧:找到屬於你的生活美學
在了解了三種風格的特色後,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設計方向便成了關鍵問題。實際上,風格的選擇往往反映了居住者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。喜愛侘寂風的人通常重視心靈的寧靜與自然的和諧;偏好奶油風的族群則追求溫暖舒適的居住體驗;而選擇侘奢風的人則在簡約中尋求精緻的生活品味。
在做決定時,建議綜合考慮家庭結構、生活習慣、空間條件以及個人的審美偏好。例如,有小孩的家庭可能更適合溫暖包容的奶油風;經常需要在家工作的創意工作者則可能偏好侘寂風的靜謐氛圍;而追求生活品質的都市專業人士則可能被侘奢風的精緻質感所吸引。
從小處著手:風格實踐的第一步
值得注意的是,實現理想的居家風格並不一定需要大刀闊斧的裝修工程。許多時候,從日常小物的選擇開始,就能逐步營造出想要的空間氛圍。想要嘗試侘寂風的朋友,不妨從添購手工陶器、原木置物架,或是一束簡單的枯枝插花開始。對奶油風感興趣的人,可以先從柔軟地毯、米白靠枕或一盞溫暖的檯燈著手。而嚮往侘奢風的族群,則可以從金屬框畫、玻璃飾品或具有設計感的閱讀燈開始體驗。
掌握「材質×色彩×光線」這三大核心元素,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實現理想中的居家空間。每一次小小的改變,都是向理想生活邁進的一步。
結語: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空間
在這個設計風格百花齊放的時代,我們常常被琳瑯滿目的選擇所迷惑。然而,無論最終選擇的是侘寂風的恬靜自然、奶油風的溫暖包容,還是侘奢風的精緻內斂,其最終目標都是相同的—創造一個能夠讓人真正感受到歸屬感和幸福感的家。
室內設計從來不只是風格的堆疊或流行的追隨,而是對生活方式的深度詮釋。當我們用心對待居住空間的每一個角落時,實際上是在向世界宣告:這裡承載著我的生活態度,這裡是我心靈的歸宿。
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生活中,家不僅是我們休息的地方,更是我們重新整理思緒、充電再出發的重要基地。選擇適合的裝潢風格,就是選擇一種與自己內心契合的生活方式。無論你最終走向哪條美學道路,記住最重要的是讓空間真正服務於生活,讓設計成為提升生活品質的助力,而不是束縛。